您的位置: 首页 >> 分析预测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华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2021-07-30 17:55 浏览次数: 来源:金华市统计局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金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历尽艰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的工作总要求,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积极稳妥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发展历程

金华称婺州位于浙江中部,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杭州绍兴接壤,因“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1949年5月7日,金华解放。1985年,金华撤地建市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婺城区、义新区(金东区。土地面积 10942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为705.07万人建党百年,金华的奋斗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1949年前

新中国成立以前,社会动荡不安和经济持续凋敝金华经济社会的主要特征金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1925秋,在省第七中学(今金华一中)师范科建立第一个中共金华地方组织——中共金华支部1928年4月,成立浙江历史上第一个区域性党的领导机构——中共浙西特别委员会,领导开展多次农民武装暴动。此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红军挺进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都在金华开展过革命斗争。期间,金华工商业曾出现过短暂的“黄金时期”,1936年全市共有商号9524家,兰溪为浙西商业重镇。由于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乱动荡,经济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十分萧条落人民生活极度贫困194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只有1.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只有63元,人均购买消费品支出只有20元

(二)1949年至1978年

金华人民经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全市经济社会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1950年金华开始土地改革,摧毁千百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接着,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金华人民开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胜利完成。1958-1965,受“左倾”错误影响,金华开始“大跃进”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1966-1975,又经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金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一次受到严重打击。直到1976,停滞倒退的局面才得以扭转,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1950-1978,GDP年均增长6.6%,人均GDP上升到1978年262元;粮食总产量增至153.8万吨比1949年增长1.6倍

(三)1978年至2012年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篇章。金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1981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业生产力。有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迅速成长,商品和要素市场加快孕育。1982年9月5日,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式开放。1987年,兰溪率先成为浙江省财政收入亿元县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发表后,金华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批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金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步伐。这一时期GDP 从1978年9.8亿元增至2012年2689.8亿元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66.8,年均增长13.2%。2012年,财政总收入升至376.5亿元,是1978年224.1倍

(四)从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2012年金华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着力提升金华-义乌都市区核心区能级,打造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2013年以来金华大力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行动,连续六年夺得治水“大禹鼎”,美丽金华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包括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等在内100多项国家省部级改革试点。2014年11月18日,“义新欧”班列正式开通运行2015年10月21日,金义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建设。2016年6月,金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入围城市。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将金义片区纳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2016年起金华先后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互联网+监管”等政府数字化改革,全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2020年, GDP年均增长7.1%。2020年,财政总收入增加到680.9亿元,是2012年1.8倍

主要成就

(一)综合实力跨越式发展

经济总量大幅跃升。新中国成立以封建主义生产关系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落后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金华人民大力发展经济,创造了一个一个奇迹。GDP从1949年1.37亿元跃升到1978年9.8亿元2005突破1000亿元2010年2014年、2018年分别跃上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新台阶,2020年达到47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累计增长827.7,年均增长9.9%。20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是1950年1874万元的3633倍年均增长12.4%。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初期,金华产业层次不高,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高份额,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1.028.320.7。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198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640.823.6,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199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1.255.033.8,第二产业占比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进入21世纪,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347.048.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标志性转变。2015年后,第三产业占比稳定50%以上。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3∶38.6∶58.1。

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时期内,金华科技事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1985年末,全市共有自然社会科技人员3.2万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仅1099人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科技领域投入持续增加2019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58.2万人比1985年增长17.2倍;其中中级职称以上22.0万。2019年,R&D经费支出84.1亿元,相当于GDP比重1.85%。“十三五”末,全市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9家;有效发明专利1018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1件。

(二)基础设施全方位升级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增速明显加快1991年,金华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是1976年0.28亿元51.3倍1992年以来全市经济开发区进入快速发展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772.8亿元相当于1976-1991年累计额的10倍十八后,金华固定资产投资又实现两次跨越,2012年1000亿元20162000亿元

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金华城市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加大。1978年以前金华城市化水平还是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6.4%。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2010年、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47.7%、59.0%和68.2%,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通路、通电、通信实现三个全覆盖”。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3.7平方米是1983年4倍

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金华是浙江重要的交通枢纽。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期战乱、经费短绌导致交通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集铁路、公路、机场、水运、管道、邮政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形成。2020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比1949年末(161公里)增长80.9倍;货物周转量从1949年的590万吨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81.0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从1949年的200万人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39.1亿人公里。铁路客运量从1950年92.1万人增加到2019年2502.1万人;货运量从1949年33万吨增加到2019年304.7万吨2020年,金华快递业务量90.1亿件,跃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三)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新中国成立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金华消费品短缺,经济萧条。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商品市场不断创造奇迹,创立闻名全国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东阳中国木雕城等194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0.44亿元,人均购买消费品仅为20元。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1.9亿元,人均5298元,比1949年增长263.9倍,年均增长8.2%。2020年共有各类市场292家,市场总成交额为3449.9亿元;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86家,总成交额为3392.3亿元。其中,十亿级市场32家、百亿级市场4家、千亿级市场1家。

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以前,金华虽有对外贸易,但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出口产品大多土特产,工业品极少。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金华是浙江外贸出口重要的供货地,按计划向上海、天津等口岸调拨供货,出口商品日益增多。从1988年成立进出口公司开始,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五金市场等专业市场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全市进出口总额从1988年267万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705.4亿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年均增长37.5%;实际使用投资额从1990年的12万美元跃升至2020年的32534美元,年均增长30.1%。“一带一路”打开外贸新通道,“义新欧”班列“双平台”运行,2020年共开行1399列。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华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深挖经济增长潜力,释放市场经济活力,“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企业开办“零见面”、“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2020年,金华累计市场主体126.9万户,注册资本16754亿元。其中,企业36.7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5713亿元个体工商户86.8万户,出资总额983.5亿元。2020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9.0万户,其中新增企业9.1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9.9万户。

(四)全面小康高水平推进

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新中国成立以前,金华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大幅改善。2015年,全市农村住户人均年纯收入为18203元,是1983年的56.1倍。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365元。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45元,是1986年的59.9倍随着收入的较快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20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2.1辆、计算机68.0台、移动电话237.3部、彩色电视机170.8台、电冰箱97.1台、洗衣机86.1台、空调155.0台、热水器95.5台。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制度从到有,涵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金华全社会从业人员数从1978年的176.0万人增加2019年354.5万人。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低于3.5%省定控制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2.4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3.5万人,首创农村居家养老保险模式并全国推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0.5万人,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数18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二档、三档参保人数335.0万人。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共有抚恤优待对象4.3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7万人。

旅游发展跨入新阶段金华人民生活实现由贫穷到温饱、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旅游消费成为新兴消费热点,居民旅游出行人次不断创出新高。2020年,金华共接待游客11817万人次(市内居民),是1998年的28.4倍;实现旅游收入1299亿元,是199941.7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吸引着国内外游客。2020接待国内旅游者4.59万人次,是1999年的27.3倍;接待入境旅游者110.27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76.57万美元。

(五)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文体事业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金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体育馆等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需求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体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30.2万册,是1985年的9.5倍;各类剧场、影剧院数69个,比1978年增加62个;电影发行放映收入4.6亿元,是1979年的151.6倍;广播综合覆盖率99.5%,电视综合覆盖率99.8%;农村文化礼堂1906个。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体育场地数量21154个;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3.2%。

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新中国成立以,金华教育水平偏低,人口文化素质整体不高。1949年,平均每万人中只有38中学生,每万人拥有中小学专职教师29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科教市”“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以来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2020年,平均每万人拥有中小学生数、每万人拥有中小学专职教师分别增加到554名95名2020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927所,在校生114.5万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8%。高等教育方面,普通高等学校数由1978年的2所增加到2020年的11所,在校学生数由1978年的0.2万人提高到2020年的11.2万人。

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健全。1949年前金华各类医院仅22所卫技人员451名,病床200张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1952年120家增加到2020年4332家,床位数1952年576张增加到2020年的3.6万张,业(助理)医师2.0万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2020年的80.4岁;201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3.57‰,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5.91/10万。

(六)社会治理历史性变革

美丽金华建设彰显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华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作为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20年末,金华已实现“四个全覆盖,一个全国首位”:即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复函备案全覆盖、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全覆盖、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政府批复全覆盖。市本级、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4地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达12个,数量居全省首位,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绿化面积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平方米。在全国首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分类处理优秀村覆盖率85%,行政村覆盖率100%,垃圾回收利用率55.6%,资源化利用率97.4%,无害化处理率100%。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近年来,金华大力实施“五水共治”“蓝天保卫”、土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省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实现100%。2020年,万元GDP能耗降至0.39吨标准煤;万元GDP用水量降至32.67立方米;市区PM2.5浓度下降至28μg/;空气优良天数AQI指数提高至92.1%,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面达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群众安全感切实增强。党的领导下,金华人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创新之路,总结形成“后陈经验”“龙山经验”“浦江经验”等社会治理新模式。全市刑事案件年立案数从峰值的8.4万起下降至2020年3.2万起。2020年,发生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8.6%和25.2%,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至0.021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提高到97.04%,显示金华群众安全感增强。金华已连续14年被评为“平安市”,成功夺得“平安金鼎”。

回望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八婺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站在新的起点,金华将按照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的工作总要求,突出“数字赋能、拼搏争先”工作导向,全力推进“九市建设”,打造更多“金”字招牌,书写更多“华”彩篇章,奋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供稿:童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