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信息

一季度金华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2022-05-17 08:46 浏览次数: 来源:金华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金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按照“扛旗争先、崛起浙中”总要求,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开局,经济运行总体延续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1288.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高于省平均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2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528.9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739.31亿元,增长4.4%。

一、经济运行“稳”的局面在巩固

工业较快增长,主要行业支撑有力。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 315.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高于省平均5.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7亿元,增长62.0%,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7.5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增长27.7%,拉动全市增长1.7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增长36.7%,拉动全市增长1.6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7.27亿元,同比增长33.4%,居全省首位。

服务业保持增长,文体娱乐业有效带动。1-2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8.29亿元,同比增长33.7%,增速高于省平均20.8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十大门类行业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实现正增长,分别增长187.1%、37.3%、12%、4%、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66.5亿元,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2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27.4亿元,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0个百分点。

农业稳产保供,增速“四升一降”。一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33亿元,增长0.2%,其中,种植业产值16.80亿元,增长1.2%;畜牧业产值9.44亿元,下降2.4%;林业产值1.92亿元,增长1.1%;渔业产值4.91亿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6亿元,增长5.4%。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规模持续扩大。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高于省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从重点结构看,民间项目投资增长20.6%,交通投资增长15.0%,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26.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6.3%。从重点板块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1.2%,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13.4%和15.0%。

消费品市场总体稳定重点行业拉动增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0亿元,增长6.4%,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4.9亿元,增长11.4%,增速高于省平均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分类值看,日用品类、石油类、汽车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3.2%、20.1%、16.2%、5.8%。其中,汽车类、石油类分别拉动限上社零7.6、3.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限上零售业销售额、限上住宿业营业额、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为28.4%、18.4%、-26.3%、14.7%。

双循环维持畅通,对外开放步伐稳健。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535亿元,同比增长43.5%,增速高于省平均19.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354亿元,同比增长38.2%;进口总额181亿元,同比增长101.1%。2022年1月1日-3月31日,“义新欧”班列共开行534列,共发运44468个标箱,同比增长3.7%。

行业用电支撑发展。1-3月,全市全社会用电107.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其中3月用电41.46亿千瓦时,增长8.9%。工业用电64.08亿千瓦时,增长7.9%,环比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3月工业用电29.22亿千瓦时,增长11.1%。制造业用电58.04亿千瓦时,增长8.0%,其中3月用电26.97亿千瓦时,增长14.1%。

二、创新发展“”的动能在积蓄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4.9%、51.5%、20.2%、40.6 %和20.4%,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9.7、36.3、5、25.4和5.2个百分点。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7.27、105.85亿元,同比增长28.5%、75.9%。

新业态保持活跃。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55.2%。分行业看,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3.8%;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37.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9.9%;以影视制作为主的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95.4%。限上批零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24.9亿元,占限上批零单位零售额的12.5%,同比增长31.2%,高于限上批零单位零售额增速19.2个百分点。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4.18亿件,同比增长2.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6.9亿元,同比增长13.2%。

新产品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44.91亿元,同比增长54.4%,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692.8亿元,同比增长41.1%,增速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12.2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5.4%。新产品产值率44.7%,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到82.7%、75.2%、85.2%。

三、迈向共富“的基础夯实

  财政金融平稳运行。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268.25亿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0亿元,同比增长5%,税收收入145.58亿元,同比增长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54.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317.52亿元,增长12.0%,各项存款本年新增848.45亿元,同比多增201.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7105.77亿元,增长8.9%。本外币贷款余额12533.30亿元,增长18.4%,各项贷款本年新增938.40亿元,同比多增362.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5667.25亿元,增长17.6%。

市场主体激发涌现。截至3月底,全市在册市场主体146.8万户,同比增长11.8%。其中企业45.9万户,增长11.5%;个体户100.3万户,增长12.2%。全市申报规上新开业企业52家,居全省第五位,同比增加23家,增长79.3%。

民生福祉增进。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61亿元,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支出共计146.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5%。民生保障相关的基本生活消费品保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增长5.8%、日用品类增长23.2%。截至3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0.1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69万人。       

物价总体稳定。3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0%,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价格上涨0.6%。市区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2%,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下降0.3%。

居民收入稳增。一季度,金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2元,同比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34元,同比增长6.0%,增速居全省第四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80元,同比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民营经济加速。一季度,全市民间项目投资增长20.6%,环比提高5.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首位。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5469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96.7%,实现增加值282.91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规上工业高1.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9.8%,增长贡献率95.7%。5家年产值百亿元制造业企业一季度合计完成产值210亿元,增长152.1%,对全市贡献率36.5%,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0.5个百分点。

四、平稳发展压力犹存

)外部不利因素对工业经济的冲击

当前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风险,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市产业结构整体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外向型高,对后续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一是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剧,由于疫情区域管制导致兰溪、婺城、金东等县(市、区)部分企业人员流动受限,生产难以正常有序开展,全市物流运输成本显著上升,运力减弱,1-3月,全市公路货运量3099万吨,同比下降5.8%。公路货运周转量26.51亿吨公里,下降4.5%。二是“剪刀差”仍处于高位,1-3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1%,环比上涨0.5%,累计上涨7.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9%,环比上涨0.7%,累计上涨14.1%。铝、钢材、铁矿石等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下游消费端难以有效转嫁成本上涨压力。三是经营成本居高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15元,同比提高1.07元,2048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36.3%,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仍然突出。

(二)投资环比增速回落,大项目拉动力不足

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环比增速分别回落9.1、5.1、3.14.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支撑不足,从2021年新入库制造业项目情况看,整体规模偏小,一季度全市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总投资额16.5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1%,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7.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连续2个月处于下行区间,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速下降1.8%,环比提高2.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增速下降23.6%,环比下降25.6个百分点,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9个百分点。

(三)疫情反复影响多行业恢复进程

疫情的反复对我市部分接触聚集型服务行业领域全面复苏带来较大压力。从连续经营四年以上的123家住宿餐饮单位看,一季度营业额同比下降的有73家,占59.3%,其中降幅50%以上的有15家,占12.2%。与疫情前(2019年一季度)相比,营业额下降的有92家,占75%,其中降幅50%以上的有34家,占27.6%。虽然下降面有所收窄,但下降比例仍处在高位且呈现连年下降。同时,基本民生用品类对限上社零拉动不足,一季度,粮油食品类增长6.1%,拉动限上社零0.5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1.5%,影响限上社零0.9个百分点。    

、行稳致远相关建议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平稳,部分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实现 “开门稳”。但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俄乌冲突持续,地缘政治变局频繁,国内面临三重压力,新一轮疫情反复,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市受到基数持续走高、突发疫情等叠加影响,预计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将逐步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实现质的提升任务依然艰巨。下阶段,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市上下仍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求变”工作基调,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基础,保障经济运行行稳致远。

(一)大力推动工业经济从“扩量”向“补链”“强链”上转变。聚焦我市十大重点行业产业链,用好保障工业企业有序生产14条措施,加大对上下游原材料供给监测,维持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确保稳产稳供。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巩固提升纺织服装、五金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助力发展芯光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现代新兴产业,培育创新主体,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力推动有效投资靠前发力增势蓄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效带动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增强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大“2+4+X”制造业主导产业投资,推动“大好高”项目招引特别是百亿级项目,发挥大项目的“乘数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集聚,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大力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面落实《关于支持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切实协调解决企业供需两端存在的问题困难。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继续通过发放消费券、主题促消费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消费回补力度。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推广新型消费模式,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供稿: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