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

2022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3-03-22 10:03 浏览次数: 来源:金华市统计局
 

金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


2022年,金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好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组合拳,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好转,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56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1.77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328.48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3072.22亿元,增长2.1%。全市人均GDP为7808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609美元),增长2.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49.2%、48.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9:41.9:55.2。


财政收支。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9.16亿元,自然口径下降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10.19亿元,自然口径下降8.2%,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0.6%;其中增值税137.56亿元,自然口径下降14.9%,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0%;企业所得税69.94亿元,增长9.9%;个人所得税21.62亿元,下降0.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0.4亿元,增长4.8%。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卫生健康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5.6%、39.5%、17.7%、6.6%。

税费收入。全市累计组织各项税费收入1922.97亿元,同比增长9.6%,剔除不可比的非税收入因素后同口径下降0.5%。其中:税收收入741.96亿元,自然口径同比下降6.6%,扣除留抵退税后同比增长3.1%;非税收入777.53亿元,同比增长26.3%,剔除不可比的非税收入因素后同口径下降2.5%;社保费收入(含职业年金)403.49亿元,同比增长17.0%。全市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302.83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出口退税245.68亿元,同比增长14.6%。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30.13亿元。

价格指数。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9%,涨幅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全部上涨,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5.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6%,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9%,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上涨0.7%,衣着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3%(各类价格指数详见表1)。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2%,购销价格差1.0个百分点。

表1 2022年市区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9

1.食品烟酒

101.9

#粮食

100.1

畜肉类

96.5

水产品

103.3

菜及食用菌

102.3

2.衣着

100.4

3.居住

100.7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2.6

5.交通和通信

105.6

6.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3

7.医疗保健

100.1

8.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4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3.3

人口就业。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496.87万人,比上年增加1.4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0.57万人,女性人口246.3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17:1。全市出生人口32409人,出生率为6.53‰;死亡人口34315人,死亡率为6.92‰;自然增长率为-0.3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2.7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0‰,死亡率为5.8‰,自然增长率为1.2‰,与上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6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0.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1.1个千分点。全市城镇化率为69.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8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9万人,再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60.1%。


二、农  业


综合农业。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7.39亿元,增长2.0%。农作物播种面积270.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8.5万亩,产量48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19万亩,产量0.11万吨;蔬菜播种面积75.82万亩,产量118.17万吨;药材播种面积13.27万亩,产量3.65万吨;果用瓜种植面积12.69万亩,产量20.09万吨。

林业。全市完成新造林2.05万亩,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施工30.71万亩,新建(改造)浙中生态廊道彩色林带25.6公里、彩色林1526亩;新增“一村万树”示范村29个,“一亩山万元钱”基地7个;省级森林人家7个、浙江森林氧吧11个;获评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村)4家。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48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1.53%。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拥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2个,数量居全省首位,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

畜牧业。全市肉类总产量13.65万吨,其中猪肉10.60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27.09万头;家禽出栏1835.61万羽;牛奶产量6.19万吨。

特色农业。累计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9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全市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新增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个、产业化联合体5个。全市累计推广设施栽培47万亩,新增绿色食品71个,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合格证实施率100%。实施省级农业“双强”项目21个,建成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示范县3个,农机服务中心、农机创新试验和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4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分行业看,在33个行业大类中,1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1.1%,汽车制造业增长4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8%,民营企业增长4.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4.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6769.9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1678.6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9.3%、27.0%、32.8%。新产品产值3143.3亿元,增长18.1%,新产品产值率为46.4%。利税总额405.8亿元,下降5.3%,其中利润总额264.3亿元,下降9.8%。“2+4+X”产业集群完成产值4935.1亿元,增长11.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72.8%。

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0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8%。资质建筑业企业1239家,房屋施工面积2916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022万平方米。全年建筑业入库税收86.23亿元,同比下降3.5%,占税收总收入的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0%,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30.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1%,交通投资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0.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0.3:24.7:75.0。

重点建设项目。全市省级重点建设项目67个,年计划投资320.8亿元,其中新增省重点项目21个,全年完成投资45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41%,开工率为100%,竣工投产项目5个。列入市重点建设实施类项目421个,年计划投资978亿元,其中新增项目79个,全年完成投资126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9%,开工项目418个,开工率为99%。

全市累计完成城市更新投资940.09亿元,其中启动1平方公里以上重点片区项目42个,完成投资591.29亿元;累计拆除面积356.67万平方米。全市共有15个城乡风貌样板区、9个未来社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16个美丽城镇、2个山区县城所在街道获评省级样板。

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238.93万平方米,下降10.3%;竣工面积201.27万平方米,下降4.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60.33万平方米,下降36.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98.96万平方米,下降36.8%。

全面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完成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026.36万平方米。全市共建设筹集保租房73719套(间),稳妥实施棚户区改造,新开工棚改安置房22953 套,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4188套。全市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2013户,开工建设老旧小区102个、336栋,完成加装电梯44台。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65.30亿元,增长2.9 %。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8.22亿元,增长4.8%。按城乡消费结构分,城镇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0.06亿元,增长4.7%;乡村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16亿元,增长7.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19亿元,下降4.4%;商品零售803.03亿元,增长5.1%。分商品类别看,通讯器材类、日用品类、汽车类、中西药品类、粮油食品类,分别增长29.4%、28.8%、7.0%、4.5%、3.2%。

电子商务。全年网络零售额422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15.6%,网络零售额居全省第2位。居民网络消费1344.4亿元,增长7.0%。全年培育农村电商示范服务点334个,培育电商示范村237个。

商品交易市场。全市共有各类市场223家,市场总成交额3777.56亿元,其中实体市场218家,年成交额3767.61亿元;网上交易市场2家,年成交额9.95亿元。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81家,十亿级以上市场27家,百亿级以上市场5家,千亿以上级市场1家。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159万户,新增市场主体32.1万户。


六、对外经济


货物贸易。全市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68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出口总额5956.6亿元,增长11.8%;进口总额882.2亿元,增长59.4%。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4310家,比上年净增1334家。全市与2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其中出口超10亿元的国家和地区87个。全年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2158.8亿元。

表2  2022年货物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名称

金额(亿元)

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6838.7

16.3

货物出口额

5956.6

11.8

其中:一般贸易

2604.1

16.6


加工贸易

61.7

-19.3


市场采购

3267.4

9.5


其中:机电产品

2155.0

0.2

高新技术产品

511.3

82.2


货物进口额

882.2

59.4


其中:一般贸易

384.9

42.0


加工贸易

8.8

-41.7

其中:机电产品

78.4

22.0


高新技术产品

71.0

48.8

表3  2022年对主要市场货物出口情况

国 家 和 地 区

金额(亿元)

增长(%)

欧盟(27国)

911.5

25.2


东盟(10国)

539.9

-1.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4国)

2158.8

8.4

RCEP协议国(14国)

864.8

6.1

美国

899.1

11.2


印度

307.4

35.9


荷兰

215.4

68.5

墨西哥

191.1

27.6

阿联酋

160.8

37.3

巴西

154.4

35.4


德国

131.1

-1.6


韩国

127.9

29.1

俄罗斯

120.8

-0.3

沙特阿拉伯

118.5

22.3

服务贸易。全市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84.28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出口139.30亿元,增长45.7%,进口44.98亿元,增长19.2%。国际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30.23亿元。

外商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79家,实际使用外资4.68亿美元,增长9.2%。二产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07亿美元,增长0.3%,三产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1亿美元,增长17.6%。

外经合作。全市新批备案境外投资项目39个,境外投资总额35.70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0.2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中方投资额7.24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70.5%。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06亿美元。全年设立境外营销网络项目35个,中方投资额10.25亿美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全市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301.36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08.05亿元,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42.83亿元,物流站场建设完成投资43.84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3.19亿元,通用机场建设完成投资3.45亿元。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32万公里。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9.10亿人公里,下降52.6%;公路货物周转量137.61亿吨公里,下降8.2%。

邮电业。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81.5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41.8亿元,同比增长2.0%;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2.0亿元,同比增长34.9%。全市电信业务收入105.72亿元,增长6.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01.6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713.1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4.72万户。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227.22亿元,增长14.1%。其中住户存款7868.39亿元,增长19.4%;非金融企业存款3597.01亿元,增长10.4%;机关团体存款2088.07亿元,增长6.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694.56亿元,增长18.1%。其中住户贷款6051.82亿元,增长12.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590.60亿元,增长23.4%。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556.8亿元,同比增长109%。年末全市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5.87亿元,不良贷款率0.48%,创近十年新低。

表4  202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年末数(亿元)

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4227.22

14.1

其中:住户存款

7868.39

19.4

非金融企业存款

3597.01

10.4

各项贷款余额

13694.56

18.1

其中:住户贷款

6051.82

12.5

保险业。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300.01亿元,增长6.2%,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01.77亿元,增长10.1%,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98.24亿元,增长4.4%。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102.96亿元,下降0.4%,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63.46亿元,下降0.9%,人身险公司赔款及给付39.50亿元,增长0.4%。

证券。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居全省第7位,占全省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的2.6%。年末全市上市公司39家。当年上市公司新增融资6.62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64亿元,再融资3.98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48248.63亿元,居全省第5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864所(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生119.59万人,教职工10.41万人,专任教师8.22万人。其中,小学395所,在校生48.10万人;初中190所,在校生19.27万人;普通高中93所,在校生9.71万人;幼儿园1152所,在园幼儿25.3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4所,在校生5.2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0.13万人;全日制高校9所,在校生11.65万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84万人,硕士研究生0.91万人,博士研究生0.049万人);成人高校2所,脱产班在校生0.2万人。

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为101.9%,省等级幼儿园1135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为98.8%;全市104个乡镇建有125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有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乡镇比例为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为9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9.6%,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为1:0.7042。全市幼儿园、中小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高中段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趋合理。

科技。全市财政科技支出2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470项,其中,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22项(工业类128项、农业类38项、社会发展154项及公益类402项);省级科技项目1746项(省“尖兵”“领雁”项目1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1662项,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3项)。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子项目1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17亿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2家,累计2294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02家,累计7488家。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37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企业研究院16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18家)。市级研发机构备案794家。新增省级各类创新载体15家,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5家(国家级4家、省级1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3家(国家级5家、省级48家)。

品牌创建。全市新增“品字标”企业170家,累计522家。新增注册商标4万件,累计48.1万件;驰名商标累计78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累计32件。全市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4项,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68项。统筹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11个项目入围全省2022年制造业百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攻坚项目。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已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小微企业152家。推进绿色认证集成改革,新增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9张,培育绿色认证企业60家。新增6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验收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6个。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5.1%。特种设备定检率为100%、登记率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全市在用强制检定目录工作计量器具4.7万台件(不含民用三表)。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全市拥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新建766个“15分钟品质文化圈”,19家“悦读吧”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9家文化驿站,67家乡村博物馆。全市146个乡镇(街道)实现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全覆盖;完成2008家“e家书房”进社区、进农村文化礼堂,实现服务全域覆盖。全年完成送戏4107场、送书79.27万册、送展览讲座5404场,开展“文化走亲”194场。全市广播户籍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电视户籍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

体育。成功承办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共设34个大项、62个分项、1076个单项,共有10849名运动员、3296名教练员和领队、3531名裁判员参会,首次增设了群众体育、冰雪运动和金华特色的电动冲浪板项目,是省运史上时间跨度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本届省运会金华市共有1321名运动员参赛,共夺得奖牌314枚,其中金牌130枚、银牌91枚、铜牌93枚,金牌数、奖牌数、总分均列全省第四,创金华队历史最好成绩。研发的“赛事一件事”应用访问量累计达到2603万人次,直播赛事1100余场。亚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完成省、市政府民生实事体育类建设项目124个,其中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5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5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9个、百姓健身房64个。全市共举办“五个一百”群众文体活动1367场,参与群众超过42万人次。义乌市被命名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

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项,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项、长三角地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个,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1个、优秀项目2个,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7个,总计拨付体育产业奖补资金奖励395.6万元。全市体育彩票销量24.31亿元,全省排名第4位。

卫生。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663家,其中,医院159家;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家;门诊部27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1家(妇保院1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家,卫生监督机构10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家);其他卫生机构20家;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共4003个。

全市实际开放床位数37100张。卫生技术人员585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2877人,注册护士25239人。全市艾滋病实验室196个(快检点131个,筛查实验室61个,确诊实验室4个)。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124.5万剂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80元,比上年增长3.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26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30元,增长5.7%。从全体居民收入来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31913元,增长3.2%;人均经营净收入10385元,增长4.4%;人均财产净收入7482元,增长3.1%;人均转移净收入8300元,增长7.1%。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371元,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061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64元,增长6.5%。

年末全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0.0辆;拥有计算机69.4台;拥有移动电话239.4部;拥有彩色电视机172.4台、电冰箱98.0台、洗衣机92.3台、空调163.7台、热水器100.5台。

指    标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绝对数(元)

增长(%)

绝对数(元)

增长(%)

绝对数(元)

增长(%)

可支配收入

58080

3.9

69626

3.3

35630

5.7

一、工资性收入

31913

3.2

37815

2.6

20437

4.8

二、经营净收入

10385

4.4

10859

3.4

9464

6.7

三、财产净收入

7482

3.1

10566

2.5

1486

7.9

四、转移净收入

8300

7.1

10386

6.9

4243

7.1

生活消费支出

38371

5.2

45061

4.7

25364

6.5

表5  2022年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

社会福利。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196个,社会福利床位数35545张,收养各类人员1.19万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为55%。共有低保对象4.19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3亿元。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市拥有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52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715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站)2023个、社会捐赠接收站点和慈善超市51个。

全市社会组织7106家,其中,社会团体226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817家,基金会23家。全年发行各类福利彩票 14.5亿元(含义乌),比上年减少0.18亿元,筹集公益金4.34亿元。全市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对象44127人,发放抚恤补助31706.43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0089.50万元,发放困难补助经费42.08万元,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偿金5152.69万元。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7.3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4.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1.6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03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20.91万人。正常缴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3614元每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提高到人均358元每月。

医疗保障。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9.81万人,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0.0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二档、三档(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9.80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资源能源。年末全市有多普勒雷达站1个,风廓线雷达站2个、激光气溶胶雷达1部、毫米波云雷达1部,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473个。全年平均降水量1331.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45.70亿立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气普及率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8平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2%。其中,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下降4.2%。

生态文明。全市47个干流地表水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市界出境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治水工作再获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金鼎。金华市区PM2.5平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AQI优良率89.3%,两项指标全省排名均同比提升1位,全市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成功创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成功创成全省首批“无废城市”,入选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金华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兰溪市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全覆盖。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得分88.38分,居全省第3位。

全市城市污水排放量4544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0%,城市污水处理量为44422万立方米,增长9.3%,城市污水处理率97.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市新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40个,垃圾分类优秀村90%以上;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2个、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2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589个、特色精品村5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2条;争取省第十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7个,启动建设未来乡村42个,创建现代化和美乡村示范村320个。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建成绿道162.36公里;建设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64公里;完成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460个;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4个,2个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0个,农污标准化运维设施200个;完成燃气管道更新改造98公里;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10个;全市新增公园绿地68.28公顷。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市建成省级海绵城市示范性项目9个。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8起,死亡75人,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66起、死亡49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全市总量的75%和65.3%。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5)保险数据来源于市金融办,邮政及快递相关数据来源于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源于三大运营商;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