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
2024年,金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全年经济运行稳进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经全省统一核算[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925.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2]。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6.97亿元、2586.89亿元和4171.66亿元,分别增长3.8%、6.4%和6.3%。三次产业结构为2.4:37.4:60.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39.0%、5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6375元(常住人口口径,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533美元),增长5.6%。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GDP核算制度规定,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6489.63亿元。
财政收支。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8.47亿元,增长5.9%。其中79.1%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社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26.3%、13.5%、5.8%、5.8%。
税费收入。全市累计组织各项税费收入1850.52亿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税收收入802.43亿元,下降3.3%;非税收入526.44亿元,下降27.7%;社会保险费收入490.32亿元,增长20.0%;其他收入31.33亿元,增长35.6%。税费收入比为43.4:56.6。全市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324.77亿元,增长7.6%,其中:出口直接退税263.99亿元,增长7.1%。
价格指数。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1%。所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五涨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5.2%,衣着价格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1%,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3%,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下降0.5%,居住价格下降0.2%。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购销价格差为0.9个百分点。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上年=100)
指 标 | 全 市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99.9 |
食品烟酒 | 100.6 |
其中:食品 | 100.1 |
其中:粮食 | 98.6 |
衣着 | 101.6 |
居住 | 99.8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1.1 |
交通和通信 | 96.7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99.5 |
医疗保健 | 100.5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5.2 |
人口就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99.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1.04万人,女性人口248.7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09:1。全市出生人口32273人,出生率为6.47‰;死亡人口32397人,死亡率为6.49‰;自然增长率为-0.02‰。据202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0.9万人,比上年增加4.6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2‰,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1.1‰,与上年相比,出生率上升0.6个千分点,死亡率持平,自然增长率上升0.6个千分点。全市城镇化率为71.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
二、农业和农村
综合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3.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作物播种面积277.8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32.7万亩,产量50.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75.69万亩,产量125.15万吨;药材播种面积14.35万亩,产量4.17万吨;瓜果种植面积11.66万亩,产量19.75万吨。
畜牧业。猪牛羊禽肉产量16.1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2.47万吨,增长5.6%。禽蛋产量2.63万吨,增长21.8%。生猪出栏145.80万头,增长3.1%。年末生猪存栏96.63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9.72万头。
特色农业。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4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9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累计推广设施栽培41万亩,新增绿色食品5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合格证实施率100%。全年实施省级农业“双强”项目16个,建成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示范县3个,农机服务中心5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个和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年工业增加值2133.0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2%,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分行业看,33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文工体娱用品制造、汽车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服装服饰分别增长47.5%、28.2%、20.3%和15.5%。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5.0%、9.6%。分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7%、10.6%、10.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7190.4亿元,增长2.9%,其中出口交货值1621.8亿元,增长3.5%。新产品产值3027.7亿元,增长1.2%,新产品产值率为4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95.1亿元,增长2.2%;利税总额455.6亿元,增长3.0%。
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增加值455.46亿元,比上年下降0.2%。资质建筑业企业1557家,房屋施工面积26374.8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199.43万平方米。全年建筑业入库税收76.38亿元,下降7.6%,占税收总收入的9.5%。新开工装配式建筑855.41万平方米,建设筹集保租房34172套(间),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5511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8865户,开工建设老旧小区34个、56栋,完成加装电梯150台。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41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9.4%和5.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营业收入1229.58亿元,增长13.1%;利润总额100.89亿元,增长31.3%。
表2 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行 业 | 营业收入(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服务业 | 1229.58 | 13.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64.85 | 17.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89.67 | -1.8 |
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 | 98.96 | 30.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65.60 | 18.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7.10 | -2.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5.12 | 4.9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26 | 38.3 |
教育 | 1.61 | 1.2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5.70 | -4.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6.71 | 16.0 |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0.37亿元[5],比上年增长5.0%。其中限额以上[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8.31亿元,增长6.4%。按城乡消费结构分,城镇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0.26亿元,增长6.5%;乡村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05亿元,增长2.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63.50亿元,增长7.0%;餐饮收入34.81亿元,下降7.3%。分商品类别看,饮料类、汽车类、烟酒类、中西药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2%、9.0%、7.8%、3.5%、2.9%。
商品交易市场。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87家,其中农贸市场116家,专业市场71家,全年商品市场总成交额4853.73亿元。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73家,十亿级以上(不含百亿千亿)市场17家,百亿级以上(不含千亿)市场6家,千亿以上级市场1家。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199.54万户,新增市场主体35.71万户。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0.4:26.0:73.6。分领域看,生态保护、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增长9.9%,制造业投资增长8.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7%,民间投资下降9.7%。
重点建设项目。全市共有168个项目纳入省“千项万亿”工程,年度计划投资631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3个。全年完成投资891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41.3%,开工率100%。全市累计完成城市更新投资1335.6亿元,其中启动1平方公里以上重点片区项目50个,完成投资1009亿元;累计拆除面积230.35万平方米。全市共有15个城乡风貌样板区、5个“富春山居图”风貌样板区,52个未来社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657.0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0%;竣工面积552.22万平方米,下降8.8%。商品房销售面积496.18万平方米,下降3.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6.01万平方米,下降2.2%。
七、对外经济
货物贸易。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79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出口总额7719.18亿元,增长16.4%;进口总额1075.72亿元,增长0.9%。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7750家,比上年净增1656家。全市与2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其中出口超10亿元的国家和地区98个,对RCEP协议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分别增长17.8%、13.9%。
表3 2024年货物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名称 | 金额(亿元) | 增长(%) |
货物进出口总额 | 8794.9 | 14.3 |
货物出口额 | 7719.2 | 16.4 |
其中:一般贸易 | 2917.9 | 8.7 |
加工贸易 | 66.9 | 32.2 |
市场采购 | 4718.0 | 21.4 |
其中:机电产品 | 2935.0 | 21.5 |
高新技术产品 | 333.8 | -23.4 |
货物进口额 | 1075.7 | 0.9 |
其中:一般贸易 | 504.9 | 16.7 |
加工贸易 | 8.2 | -14.0 |
其中:机电产品 | 52.5 | -21.7 |
高新技术产品 | 28.3 | -19.0 |
表4 2024年对主要市场货物出口情况
国 家 和 地 区 | 金额(亿元) | 增长(%) |
欧盟(27国) | 963.1 | 6.4 |
东盟(11国) | 668.2 | 24.0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4国) | 2834.9 | 13.9 |
RCEP协议国 | 966.8 | 17.8 |
美国 | 1248.2 | 31.8 |
印度 | 381.4 | 1.1 |
墨西哥 | 305.8 | 21.0 |
巴西 | 256.0 | 31.4 |
伊拉克 | 198.4 | 59.4 |
阿联酋 | 197.4 | 11.3 |
沙特阿拉伯 | 183.0 | 15.9 |
俄罗斯 | 167.5 | 0.9 |
德国 | 148.5 | 26.4 |
智利 | 148.5 | 22.6 |
服务贸易。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出口144.7亿元,增长16.2%,进口86.4亿元,增长42.7%。国际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94.28亿元。
外商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42家,实际使用外资2.89亿美元,第二、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1.78、1.06亿美元。
外经合作。全市新批备案境外投资项目112个,境外投资总额8.74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91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中方投资额5.6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1.4%。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92亿美元。全年设立境外营销网络项目108个,中方投资额6.63亿美元。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376.64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93.83亿元,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84.87亿元,物流站场建设完成投资84.08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8.97亿元,通用机场建设完成投资4.89亿元。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32万公里。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16.65亿人公里,下降0.9%;公路货物周转量181.78亿吨公里,增长13.7%。全年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340.2万人次,增长14.7%。行货邮4.04万吨,增长35.5%。年末全市机动车总量330.02万辆,其中私有车辆309.21万辆。
邮电业。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3.65亿件,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1.91亿件,增长12.2%。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1251.9万件,增长7.2%;包裹业务累计完成54.1万件,增长13.4%;报纸业务累计完成15625.1万份,增长6.2%;杂志业务累计完成447.8万份,下降17%。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41.5亿元,增长5.7%,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19.5亿元,增长6.0%。
九、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业。全年金融业增加值50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386.36亿元,增长6.4%,其中住户存款10126.17亿元,增长9.0%;非金融企业存款4100.75亿元,增长1.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940.10亿元,增长12.4%,其中住户贷款6919.21亿元,增长6.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953.78亿元,增长16.4%。
表5 202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 年末数(亿元) | 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17386.36 | 6.4 |
其中:住户存款 | 10126.17 | 9.0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4100.75 | 1.0 |
各项贷款余额 | 17940.10 | 12.4 |
其中:住户贷款 | 6919.21 | 6.4 |
保险业。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73.8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17.83亿元,增长3.5%,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56.05亿元,增长8.6%。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150.04亿元,增长17.7%,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80.94亿元,增长8.8%,人身险公司赔款及给付69.10亿元,增长30.0%。
证券。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家,居全省第4位,占全省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的10.5%。年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42家。当年境内上市公司新增融资19.0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1.6亿元,再融资7.4亿元。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体及城乡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4816元、76866元和4070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0%、4.4%和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9,比上年缩小0.04。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7元,增长12.1%。全体及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44641元、51790元和30333元,分别增长6.8%、6.1%和8.3%。
指 标 | 全体居民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绝对数(元) | 增长(%) | 绝对数(元) | 增长(%) | 绝对数(元) | 增长(%)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64816 | 5.0 | 76866 | 4.4 | 40700 | 6.7 |
1.工资性收入 | 35358 | 4.5 | 41506 | 3.9 | 23053 | 6.0 |
2.经营净收入 | 11931 | 6.2 | 12338 | 5.3 | 11117 | 8.2 |
3.财产净收入 | 8075 | 4.1 | 11271 | 3.4 | 1678 | 7.6 |
4.转移净收入 | 9452 | 6.3 | 11751 | 5.9 | 4852 | 6.6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44641 | 6.8 | 51790 | 6.1 | 30333 | 8.3 |
表6 2024年居民人均收支主要指标情况
社会福利。年末在册低保对象3.9万人,其中城镇0.2万人,农村3.7万人。全年低保资金支出(含低保老年人基本生活补贴)4.4亿元,城乡低保标准为1145元/月。全年发行各类福利彩票 21.57亿元,比上年增加1.01亿元,筹集公益金6.12亿元。全市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对象45511人,发放抚恤补助32207.03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9149.03万元,发放困难补助经费39.89万元,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偿金10566.76万元。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3.43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6.8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6.8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46.82万人和243.7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5.83万人。
医疗保障。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8万人,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1.0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二档、三档(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6.92万人。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518所(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生119.79万人,教职工9.80万人,专任教师8.15万人。其中,小学404所,在校生52.50万人;初中190所,在校生21.09万人;普通高中87所,在校生10.53万人;幼儿园793所,在园幼儿18.3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4所,在校生4.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0.14万人;全日制高校9所,在校生12.56万人(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0.07万人,硕士研究生1.00万人,普通本科生4.39万人,高职本科生1.18万人、高职专科5.92万人);成人高校2所,脱产班在校生0.15万人。
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为103.32%、净入园率99.95%,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为99.65%。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为99.91%。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9.71%,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为1:0.6166。
科技。全市财政科技支出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9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53项、市级644项。预计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32家,累计超2820家;新备案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67家,累计9004家。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04家(全省重点实验室4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企业研究院1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83家)。
品牌建设。全年新增“品字标”企业123家,累计770家。新增注册商标4.8万件,累计56.5万件,驰名商标累计78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累计33件。全市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8项,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74项。
十二、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全市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圈”366个、“悦读吧”自助图书馆64家、文化驿站41家、乡村博物馆26家。全年完成送书下乡61.13万册,送戏下乡4022场,送展览讲座下乡5457场,开展“文化走亲”232场。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为100%。
体育。成功举办金华市第十届运动会,共设置38项次比赛,较上届新增21项,近6000名运动员参赛,规模是上届的2倍。成功举办2024金华马拉松,活动当天实际参与人数10884人。推进金华市游泳振兴工作,完成市游泳项目梯队建设,选拔一二三线队员160人,承办2024年浙江省游泳训练营金华站。深化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全年获得全国冠军13人次、亚军9人次、季军16人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得68金71银68铜成绩。
完成新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61个,包括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3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7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6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9个、百姓健身房65个、国球进社区51个。全年共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500余场,参与群众近25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销量39.29亿元。
卫生。据初步数据,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344家,其中,医院171家;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5家;门诊部290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3家;其他卫生机构19家;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共4676个。卫生技术人员6958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8671人,注册护士30423人。全市实际开放床位数40765张。
十三、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市全年平均降水量1714.9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87.7亿立方米)。
资源能源。全市完成造林绿化10900亩,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施工30.4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48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6.28%。新申报省级重要湿地3处,共拥有省级重要湿地8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2个。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总量比上年增长6.6%,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增长1.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4%。
生态文明。全市47个干流地表水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市区PM2.5平均浓度30.2微克每立方米,AQI优良率87.7%,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连续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全年城市污水排放量5032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量4994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9.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
社会安全。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1起、死亡53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2.8%和23.2%;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42起、死亡32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核实数以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金华统计年鉴—2025》公布的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
[6]限额以上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基本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市税务局;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重点建设项目数据来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册市场主体、商品交易市场和成交额、专利、“浙江制造”标准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货物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对外投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户籍人口、汽车保有量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快递业务量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华市分行;上市公司数据来自金华市金融服务中心;保险业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华监管分局;医疗保险等数据来自市医保局;低保、福利彩票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实验室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等数据来自市文广旅游局;体育、体育彩票等数据来自市体育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森林资源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建设、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用水和燃气普及率、城市更新等数据来自市建设局;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等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价格、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生猪存出栏、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其它数据均来自于市统计局。